哪家医院治愈白癜风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761055.html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发动了攻击曹魏的襄樊之战!
仅仅一个月时间,摛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然而樊城和襄阳却迟迟不能拿下!
这也成为了战争最终胜负逆转的关键。镇守樊城的是曹魏主将、征南将军曹仁。
从当时的兵力对比上看,关羽围两城的部队不少于三万人,当然攻击的核心是樊城,因为曹仁在这里!
而曹仁的城中守军只有区区七八千人,襄阳太守吕常的守军估计也在一万人之内。更为糟糕的是,汉水猛涨,快要漫过城墙了,“城不没者数板”(板是量词,一板大概相当于现在两尺)。似乎拿下樊城只在旬日之间,曹仁其实也是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然而,从八月下旬到十月初败走,两个月的时间,关羽都未能拿下樊城和襄阳哪怕一座城池,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但稍稍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势便已了然,不是关羽虎头蛇尾,实在是城外汉水漫延根本不利于部队攻城。
要知道,三国时代攻城器具相对简陋,主要是冲车和云梯,辅助以弓驽。但这几种常规办法在当时情形下竟然都无法使用,因为城外水深数尺。或许可以用最笨的办法,用索钩攀爬还剩下“数板”(大概两三米)高城墙。但这种对防守来说太有利了,爬墙的士兵没有弓弩的掩护,别说钩子很难搭上城头,即便搭上,一个一个气喘吁吁能爬上城基本也是送死!
所以,此时的关羽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待汉水退却后再攻城;二是紧紧围住城池等待守军粮尽主动出降。
水势稍减了、曹仁的粮食也快耗尽了,但曹魏的大部队援军却到了。
事实上,徐晃第一批援军在九月初就抵达了战场,但徐晃却并不急于与关羽拼消耗,当然他也实在没有把握决战,因为他太了解关羽的实力了,万人敌可不是白给的。要知道当年关羽在曹营时,二人曾经亲如兄弟,徐晃比关羽大两岁,关羽称其为大兄。
所以,徐晃不动,反而让关羽摸不清曹军虚实,关羽的主要精力不得不放到与徐晃对峙上,这样攻城的压力就骤减。
双方就这样又耗了近大半个月,直到曹操第二批第三批援军到来,此时曹军的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关羽的军队,徐晃这才下令出击。
而在此时,关羽已经知道了孙权抄他江陵老巢的消息了,因为城外曹军用箭射进城去通知曹仁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也故意漏了一封给关羽。
如此一来,关羽更是慌得一批,无心恋战了,再加上对面主将是他曾经的“大兄”徐晃,等到徐晃发起总攻时,关羽已经收到大后方南郡丢失的消息,所以,关羽黯然败走也就成为必然了!
多年前,关羽曾经与刘备一起驻扎樊城,对襄阳和樊城的地理位置和城防结构了如指掌。
或许在他决意发动襄樊之战时,攻城方案就已成竹在胸。
然而一场大水改变了一切,给他送了城外驻防的曹军这份大礼,却也让他攻城计划受阻停滞。
与其说水淹七军给了关羽意外的惊喜,但从最终结果回看却是给关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导致他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两三万降军竟然让他左右为难。
首先他不得不分兵押送这批人回江陵;
其次,为了解决多出来这么多人的口粮,他拼命催促糜芳和傅士仁送粮,并使用了威胁性的言语,这也是导致这俩人决定叛投东吴的主要原因;
第三,他甚至违反与东吴的协议,过江到东吴的地盘抢粮,这也给孙权以出兵口实!
其实,在当时来说,这些士兵肯定不能要,至少不能全要。因为曹操当时实际兵户制度,一人当兵,全家质押!
这些兵即便到了蜀汉,大部分也是要逃亡的(讽刺的是,吕蒙就是利用这个反制关羽的,导致关羽大军瞬间瓦解)!
或许,正确的选择是:要么坑杀,要么遣散!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就是这么干的!
可惜关羽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所以他注定要失败!
一场大水让关羽摛住曹操两员大将和数万士兵,却也让曹仁坚定了守城的决心!更让曹操和孙权结盟对付关羽!
前有曹军几乎倾巢出动的迎头阻击,后有孙权偷袭江陵的背刺一剑,再强大的关羽也只能接受败走麦城的苦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