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为什么都说关羽忠义?
大家好,我是不争。关羽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其影响力与号称圣人的孔子比肩。孔子为文圣,关羽为武圣,二人一文一武,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两座大山。不管承认与否,人类道德的普遍追求。经过历史的岁月变迁,如今的关羽俨然成为了忠义的代名词。谈起忠义,人们似乎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这个古代中国将帅,从而回忆起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三国历史。关羽之所以如此受老百姓的欢迎,与刘备脱不了关系。
壹:誓死追随关羽出生在河东郡解县(山西解州镇),后来逃命到涿郡。正巧遇到刘备在招兵买马,在这时进入了刘备的队伍。刘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个人经常没羞没臊的睡在一起。
是因为刘备的队伍条件不好的找不着三张床吗?肯定不是!要知道刘备就是编草鞋为生的,随便编个草席给关张两个人睡又有什么难的?那么刘备、关羽和张飞为什么要睡在一起呢?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想一想我们一般都会跟什么样的人一起睡觉?父母?妻子?孩子?毫无疑问这三类人都是我们的挚亲。有的人喜欢抬杠说,我这个人就喜欢约P,我跟P友也一起睡觉了啊,难不成P友也是我的挚亲?P友当然不是挚亲,但如果你不信任这个P友,你会去跟他约吗?按照正常人来说,肯定不会!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得出结论:跟你一起睡觉的人一般都是你信任的人?你会跟一个不信任的人睡在一张床上吗???
答案当然是NO!想必各位都有过跟自己好兄弟躺在一起睡觉的经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三个人一起躺在床上仿佛有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尽的故事,道不明的喜悦,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经历。更何况刘备与关羽、张飞白天上阵杀敌,晚上复盘技巧,使得时间利用最大化,不可不谓之时间管理大师。刘关张三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死之交,在一起睡觉意味着绝对的信任,这种信任毫无疑问是难得的。如果曹操也像刘备一样陪关羽睡觉,放在历史中绝对是相当的炸裂,一定值得拿出来大吹特吹。
述(最多18字在刘备与人交谈时关羽和张飞也是始终站在刘备的两侧,寸步不离,随时随地都准备为刘备挡“子弹”。刘备对关羽也够意思,刘备是平原相,关羽就是别部司马;刘备是徐州刺史,关羽就是下邳太守;刘备是汉中王,关羽就是前将军,假节钺(代表皇帝亲临)。刘备每进一步,关羽都在身后紧紧的跟随,不曾迟过一步。第二件事便是公元年,曹操东征刘备,关羽战败被俘,曹操将关羽带到许昌,任命关羽为偏将军,以厚礼相待。按理说关羽被俘虏,曹操可以杀了他,但他没有,反而厚待关羽。关羽有没有像吕布那样恩将仇报?显然也没有!从曹操对待关羽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关羽绝非是等闲之辈。程昱、郭嘉等人都曾称关羽为万人敌。关羽的实力是得到过曹魏官方认可的。那关羽是怎么报答曹操的?这就要从白马之围说起了。
三国志中说: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操当即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以示嘉奖。关羽斩颜良是什么水平?有人说关羽斩颜良纯属巧合,是因为颜良—我大意了,没有闪。以此来贬低关羽。要知道当时曹操下的命令是让张辽和关羽一起为先锋进攻颜良。如果说关羽的水平低,张辽岂不更是位居其下?既然颜良已经大意了,为什么不是张辽策马刺良于万军之中?人不行,别怪路不平!万丈高楼平地起,辉煌还得靠自己。
更何况在曹操刚刚俘虏关羽之时便看出关羽无久留之意,于是让张辽问关羽,关羽叹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曹操在听完关羽的话后也称赞关羽为忠义之士。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个只会捡便宜的废物?既然曹操知道关羽报效自己后会离开他,为什么还要让关羽为先锋而不是其他部下?荀攸既然已经将颜良算死,这种好事为何偏偏让一个刚来公司实习的新人关羽捡便宜?曹操这么部署岂不是在暗示自己帐下无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关羽此次的表现震惊了所有人。关羽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败军之将整出来一代名将的活,怎能不令所有人为之惊叹?我想关羽说的已经很明白了,曹操也已经看的很明白了,只是有些人还不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毕竟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曹操知道关羽杀颜良后必定离去,故而重加赏赐。面对赏赐的金银珠宝,关羽分文未取,尽封曹操所赐,拜书告辞,一路向北寻找刘备。曹操的手下想要追杀关羽,曹操道:“各为其主,勿追也。”陈寿这么写,对曹操和关羽都好,可谓是双赢。
一方面体现关羽重义轻财,不要曹操的一针一线,一金一银。放着在曹营的稳定日子不过,非得跟着刘备四处流浪,穷游大半个中国。这就跟放弃百万美金的工作再次加入创业小公司是一样的道理。百万美金给的钱再多也只是个临时住所,刘备的创业小公司才是关羽永远的家。宁要蜀汉一张床,不要曹魏一套房,这既是关羽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关羽的真实做法。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只能得到关羽的肉体,但永远得不到他的灵魂。关羽只因当年小公司成立前董事长刘备发誓说要同生共死,他便誓死相随,忠贞不二。
从功利的角度来讲按照当时的局势看,跟着刘备混显然是前途渺茫。要知道此时刘备已经将近四十岁,即使在21世纪,四十岁也已经是个不小的年龄,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小朋友口中的大爷,大妈。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对你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国第一,恐怕很多人都会笑他痴人说梦,觉得这是在给你“画饼”。但这块饼关羽吃的可是津津有味。他至死仍然在为了当年的梦想复兴汉室而奋斗。关羽最终还是朝着刘备的方向奔去,放弃荣华富贵只为再见兄长一眼。
我们都觉得关羽北上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并不然。关羽刚刚斩杀颜良,颜良乃是袁绍大将。作为颜良死亡的第一责任人,关羽对颜良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两军阵前,各为其主本是人之常情。袁绍管不了在曹营的关羽,但在自己营中可就不好说了。关羽贸然来投,若是袁绍不能容他,自己必然是凶多吉少。并且关羽从曹营归来,袁绍猜忌关羽为曹军奸细也是合情合理。
更何况颜良既然为袁绍大将,在袁绍军中必然是有些根基的。颜良的亲信若是知道仇人关羽就在眼前,袁绍集团内部必然难以接纳关羽,甚至群起而攻之,向袁绍施压欲除关羽而后快。关羽既没有三头六臂,也不曾习得七十二变,若是袁绍执意拿他,想必是必死无疑。就算是刘备替关羽说情又能怎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此时的刘备不过是个借宿在袁绍军中的“客人”罢了。一面是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一面是从敌对集团逃跑来的外来户,袁绍在当时如何选择还真不好说。但即便困难重重,生死难料,关羽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依然放弃荣华富贵,稳定带编的工作,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追兄之路,不由得令人钦佩。
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关羽这里抵不过兄弟二字。陈寿除了体现出关羽的忠义之外,在另一方面还体现出曹操心胸大度,珍惜英才的形象。关羽如果只有上述的描述之外,虽然颇为忠义,但历史长河之中从来不缺乏英雄人物,仅靠上述表现很难在历史长河中获得武圣的称号。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关羽在打仗方面也要有些建树。要说关羽的成名之战,一定是襄樊之战。
贰:威震华夏襄樊之战,陈寿三国志中用了四个字来描述关羽的英勇:威震华夏。华夏二字,主要是指的便是曹魏。为什么会威震曹魏呢?原因还要从公元年说起。此时关羽率军将曹操第一武将征南将军曹仁围在樊城,章陵太守吕常围在襄阳。襄樊危急,曹操命左将军于禁总督七军,约三万人马火速南下救援樊城。这个时候曹操简直是热锅上的蚂蚁。
于禁位列五子良将的第三位(三国志排序),其中在第二位的乐进已死,故而于禁仅次于张辽之下。于禁的官职是左将军,假节钺,而关羽是前将军,假节钺,况且关羽的兵马也不过约三万人,再加上与前线的曹仁、庞德拉扯已久,对战于禁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张辽在东线镇守居巢,防范东吴;张郃在西线镇守陈仓,防范蜀汉;只剩下位于第五位的平寇将军徐晃能够抽调。
此时樊城尚未被包围,跟随曹仁的庞德接到曹仁命令驻扎在樊城北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庞德并非跟随于禁南下,而是在公元年的宛(yuān)城平叛时就已经跟随曹仁共拔宛(yuān)城了。关羽与庞德交战,庞德射中关羽的前额,双方人马僵持不下。于禁抵达樊城后被曹仁命令与庞德一起驻扎在樊城北部。八月,天降暴雨十余日,汉水泛滥成灾,于禁所督三万北方兵马皆被水淹,七军皆没。于禁率军投降,关羽斩立义将军庞德。梁县、郏(jiá)县、陆浑的山贼突然都掏出关羽的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魏)。梁县、郏县距离洛阳、许昌都非常近。
曹操被这么一下给搞怕了,打算从许昌迁都邺城以避其(关羽)锐,被司马懿、蒋济劝阻才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便是著名的水淹七军,并非如演义所说的关羽堵住坝口放水淹于禁。那关羽是因为运气好才将于禁俘虏的吗?其实并非如此!要知道襄樊自古以来在夏季(月)便是雨季,其中洪水自然灾害更是数不胜数。我在网络上找到了近三年的有关襄阳特大暴雨的有关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切襄樊地区有关报道和发布的暴雨预警而关羽在荆州生活十余年,自然对这里的气候非常熟悉。只不过关羽虽然知道襄樊地区会有暴雨,但是并不知道暴雨的具体日期,故而只能耐心等待。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关羽等到了一场大暴雨。该来的终究会来,关羽算准时机,平地一声惊雷,震得曹仁、于禁等人是晕头转向。这才有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并没有相关史料证明是关羽决堤所造成的人祸,纯粹是自然灾害所导致。听到这里有的观众朋友可能会认为关羽被称为武圣的水分很大,只是占了一个运气好而已。绝非如此!
因为我从不认为关羽决堤是一件好事。如果关羽放水决堤这绝对是在纯纯的作孽,将本是天灾转为人祸,洪水一旦成势则不被人所控制,到时候襄樊两地的老百姓岂不是要流离失所,饿死街头?所以关羽是决不能放水决堤的。关羽自然也是深知这一点。他大哥刘备以仁义爱民为政治资本,现在关羽去放坝淹民,岂不是给曹魏和孙吴留下把柄?况且关羽本就非常体谅底层百姓,当然做不出来这种作孽的事情。事实上关羽也并没有决堤淹民,这件事是罗贯中杜撰的。
关羽虽没有决堤却巧妙的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吃下了左将军于禁的七军(约三万兵马)和立义将军庞德余部,不可不谓之用兵如神。反观征南将军曹仁和左将军于禁,不知天时地利,又岂可指挥千军万马?借用演义中孔明的话: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庸才也。孙子也有云: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身为曹魏高级将领却不通天时、地理,让人不得不反思曹魏将领的含金量。
如果非要找一个借口,似乎可以说曹仁、于禁、庞德乃北方人士,不熟悉水战所导致。但关羽也为北方人士,他为什么会水战?这个借口似乎更加肯定了关羽。二十世纪有海陆空三军作战,古代没有空军,只有海陆两栖作战。关羽陆战带领先锋一马当先刺颜良于万军之中,水战则水淹七军斩庞德,囚于禁,围曹仁。关羽水陆两栖作战皆有傲人的成绩,足以称得上关羽的巅峰之战。既如此关羽为什么还会落得一个败走麦城的下场呢?
叁:魏吴全明星?我们先来看看曹魏和孙吴出动了多少兵力对抗关羽。先看曹魏这边。第一支是原本驻扎在樊城的征南将军曹仁、汝南太守满宠和立义将军庞德的兵马;第二支是左将军于禁总督七军(约三万人);第三支是平寇将军徐晃援军(多新兵)+徐商、吕健兵马+殷署、朱盖等领十二营兵马增援;曹操不放心又命徐商、吕建二将给徐晃捎话,命令徐晃一定要等殷署、朱盖的十二营兵马抵达才能与关羽对拼。第四支是东线居巢用来防范孙权的征东将军张辽和襄樊之战后被拜为前将军的夏侯惇兵马;由于孙权向曹操称臣,曹操将张辽、夏侯惇的兵马也一起调到襄樊,准备协同徐晃拿下关羽。第五支是曹操亲率大军。
曹操背后还有司马懿、蒋济等谋士出谋划策。曹魏五子良将之中,乐进已死,张郃在镇守西线陈仓,其余三人皆被调往襄樊战场。直接与关羽作战的是一二三支兵马。
再来看东吴这边。大魏吴王孙权派出第三代、第四代东吴大都督吕蒙和陆逊;江东十二虎臣中的韩当、蒋欣、周泰、潘璋、徐盛、丁奉六人一同出战;剩余的程普、黄盖、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六人在这之前已经去世。还有朱然、马忠等将领为之辅助。
江东十二虎臣曹魏和孙吴两国可谓是倾巢而出,势必要将关羽拿下。如果说关羽在三国中的水平之低下,不知道又要置曹魏和孙吴将领于何地呢?关羽前有徐晃和源源不断增援的曹魏兵马,后有“盟军”吕蒙、陆逊的背刺,又知晓大哥刘备的小舅子糜芳和老将士仁争当带路党。此时的处境可谓是孤立无援,寸步难行,颇有些四面楚歌的味道。关羽的失败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若是徐晃不胜,则张辽战关羽,若是张辽不胜,则曹操将亲自指挥。关羽的兵马不过三万多人,曹魏五路兵马加起来至少七八万人,孙吴兵马也有三四万人,就是打车轮战也要将关羽给耗死。
更何况关羽左臂还曾中箭,刮骨疗毒,神态自若。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关羽既要跟曹魏打车轮战,又要跟东吴打遭遇战。试问三国名将之中,又有几人经得起如此挑战?又有几人能做出比关羽更好的选择?树欲静而风不止,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如果关羽只是一个徒有虚名之辈,曹魏和孙吴又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话已至此,不言自明。
回到关羽威震华夏的话题。如果理解华夏为中国的话,其实也没什么毛病。当时天下三分,已知关羽威震曹魏,蜀汉自然不需要关羽来威震,还剩孙吴打个张辽都费劲,更别提单对单的进攻关羽了,所以将威震华夏理解为威震中国,其实也不算是一种错误。当然,如果只说威震曹魏也不会有人反对。虽然关羽死于东吴刀下,但是在这场对局中,关羽属实是大逆风,毕竟又有谁能想到游戏打着打着队友突然拔网线呢?关羽所带的三万兵马又能经得起曹魏和孙吴十万大军的几轮消耗呢?这个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我们已经讲述了关羽的忠义,但他为何能够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至今被人信仰,还要从三国演义开始说起。
肆:总结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尊刘贬曹为核心,其中重点突出了刘备、诸葛亮、关羽等正面人物形象。其中为关羽杜撰了不少故事情节,例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情节。由此可见得罪谁也别得罪文人,经过罗贯中的改编,关羽的形象不由得更加为人敬佩。诚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因为历史中的关羽足够具有故事性,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才能在普罗大众之间口口相传。同时三国历史实在过于精彩,毕竟三国之间相互制衡,却又分不出个胜负,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在社会各阶层都尊敬关羽的情况下,不仅黑道拜关公,白道也拜关公。这不仅体现社会各阶层的人普遍对忠诚的向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构建。人无信不立!曹操开出丰厚的条件关羽依然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重回一穷二白的大哥刘备身边。正是因为关羽对大哥刘备的忠诚经受住了检验,这种感情才不由得引发社会各阶级的尊崇。毕竟谁能拒绝一个又能打又忠心的兄弟呢?刘备与关羽之间的相互忠诚使得这一段感情传承至今。从人们对关羽的尊崇也能看出整个社会对于忠义二字的崇拜和向往。
正是因为我们虽然深陷沼泽,但我们的内心依然向往着天空,从而支持着人类一路前行。统治者也乐于以此来教化百姓,借此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关羽之所以成为“武圣”是因为综合来看关羽无论是能力、知名度还是故事传奇性都位居前列。再加上刘备队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复兴汉室,可以说选择关羽的反对人数最少,阻力最小。试问从单方面来看比关羽强,但综合来看关羽几乎是六边形战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仅是关羽,也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