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年),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东汉颖川太守曹褒之孙、长水校尉曹炽之子,魏武帝曹操族弟。曹仁年少时就十分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时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仁在家乡暗自结集上千青年,游于淮、泗之间。中平六年(年),曹操在陈留起兵,曹仁带队跟随曹操,任别部司马、代理厉锋校尉。初平四年(年),中原曹操与袁术混战,在战役中曹仁大有斩获,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兴平元年(年),曹仁督率军骑、担当阵前先锋,随从曹操征讨徐州。在击破陶谦的部将吕由后,再与大军会师彭城,大胜陶谦军队。后又随从曹操攻击徐州境内的费县、华县、即墨、开阳,陶谦派遣部下急救诸县,皆被曹仁所击破。兴平二年(年),曹操征吕布,派遣曹仁攻打句阳,成功拔城,更生擒吕布部将刘何。建安元年(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定都许县后,以曹仁数有军功,拜为广阳太守。曹操因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不让曹仁到郡中任职,而让他以议郎(掌论议,相当于储备干部)身份督军。建安三年(年),从征张绣,曹仁别攻周围县地,略城虏众达三千余人。但曹操大军却数战不利、士卒丧气,曹仁激厉将士、军心振奋,曹操壮其所为,最终才率军击破张绣。建安四年(年)二月,河内太守张杨被部将杨丑所杀,随后另一部将眭固又杀掉杨丑,引众欲投袁绍,屯于射犬。四月,曹军进军临河,曹仁率史涣、乐进、于禁、徐晃等人渡河击眭固。眭固使人留守射犬,自己则带兵北寻袁绍求救,然而与曹仁等人相遇于犬城。双军大战,曹军大胜,史涣斩杀眭固,尽收其众。建安五年(年),曹袁相持于官渡,汝南降贼刘辟响应袁绍,侵扰许都,袁绍又遣刘备袭扰。使得许县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曹操亦以之为忧。曹仁进言道:“南方诸县以我军当下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而刘备却以大军压境,他们背叛实属正常。但刘备刚领袁绍之兵,还未能得其所用,一举便可击破。”曹操从其言,令曹仁率兵攻打刘备,将其击走,尽复叛地而还。后来,曹仁又与史涣等抄截袁绍运粮车队,尽烧其粮草,扭转了整个战局。建安十年(年),河北平定,曹仁从围高干于壶关,当时曹操下令:“城陷之后,尽坑敌军。”结果连月不下。曹仁向曹操劝谏:“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路。如今主公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而此城城坚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顿兵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曹操听从其言,果然城池立降。于是详录曹仁前后军功,封都亭侯。建安十三年(年),曹仁被表为征南将军,随曹操讨平荆州,赤壁战败后,曹仁被留下镇守荆州南郡。江东周瑜率几万兵马,和曹仁隔江相持,周瑜先派甘宁占据了夷陵,曹仁不得不分兵准备夺回夷陵。周瑜采用吕蒙之计,留凌统守卫后方,亲自带兵在夷陵大破曹仁,解了甘宁之围。建安十四年(年),周瑜率军攻打南郡,曹仁登城远望,令部将牛金率三百军兵迎战,因寡不敌众而被围。曹仁意气奋发,欲出城救应,长史陈矫劝说:“贼众强盛,势不可当,何不弃之,将军不可以身相赴!”曹仁不应,领其麾下数十壮士出城两次冲入敌围,将牛金和众人解救出来。陈矫叹道:“将军真是天人!”三军都佩服他的勇敢,曹操更器重他,转封安平亭侯。然而,在长达一年的交战中,曹仁部被周瑜“所杀伤甚重”,只得弃城而走,南郡最终为江东所得。建安十六年(年),关中韩遂、马超等诸将皆反。曹仁随曹操西征,为安西将军、督领诸将拒守潼关,在渭南大破马超。其后,河间苏伯、田银反叛,曹仁又代领骁骑将军、都督七支大军大破田银人。建安二十一年(年)十月,曹仁跟从曹操征讨孙权;第二年三月,孙权遣使请和。于是,曹操率军返京,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等驻守居巢,防备孙权。建安二十三年(年),曹操再次调曹仁为征南将军、假节、屯驻樊城,担当镇守荆州的重任。同年十月,南阳宛城守将侯音与关羽联合,率吏民反叛,并抄掠附近百姓数千。建安二十四年(年)正月,曹仁带领诸军围攻宛城达四个月,最终斩杀侯音、屠戮宛城。之后迅速回师樊城,又令平狄将军吕常据守襄阳,共同防备关羽北进。同年夏季,汉水流域进入雨季,曹仁命部将立义将军庞德率部屯驻樊城北部。然而,樊城北部地势较低,在雨季容易被淹,作为主将的曹仁却只准备了“小船”(敌军拥有“大船”)。关羽见曹仁兵少(总共只有1万左右人马),又未做好长远准备,乘利进击樊城,发动了“襄樊会战”。听说关羽军队抵达樊城,曹操立刻指派于禁率七军共3万人前来救援樊城。此时樊城尚未被围,曹仁依旧命令于禁所督人马屯驻于樊城北部。到了八月,大雨连绵不绝、汉水暴涨外溢,整个汉水流域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之事。于禁的3万大军以及庞德的部队,尽遭洪水冲淹。关羽趁势乘船进攻,于禁全军覆没、向关羽投降,庞德欲乘“小船”回樊城,水急船覆,导致被关羽俘获斩杀。此时,曹仁据守的樊城只有数千名守军,大水几乎淹到整个城池。关羽乘船攻城,围了好几层,城内断粮、与外断讯、援兵未至。同时,吕常也被关羽围困于襄阳,形势岌岌可危。这时候,协助守城的汝南太守满宠对曹仁说:“山水来去得快,希望不会太久。听闻关羽遣其它将领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担忧,关羽不敢进攻,是害怕我军后面成犄角。如今若逃跑,洪河以南的地方就不是我们的国家所拥有了,君请再坚持等待。”曹仁同意这个意见,满宠把自己的白马淹死,与士兵共同盟誓,曹仁也以必死之心宣示众人;将士们都被他俩的精神所感动,都一心守城。不久,大水渐渐消退,徐晃带的援兵也赶到了,从外围向关羽进攻,曹仁得以突围,终于击退关羽,保住了樊城和襄阳。延康元年(年),曹丕即位魏王,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统领荆、扬、益三州军事,进封陈侯,增邑到三千五百户。后来,曹仁在镇守襄阳时,请求还屯宛城,曹丕同意了。黄初二年(年),由于夏侯惇前一年去世,魏文帝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随后,曹仁讨斩叛将郑甘,升迁为大司马。黄初三年(年)十月,孙权“叛魏自立”,曹丕亲率三路大军伐吴。其中,东路大军以曹仁为主帅,率领步骑数万人,而吴军主帅朱桓仅有兵马。朱桓决定以逸待劳,他偃旗息鼓、伪装示弱,引诱曹仁来攻。曹仁果然中计,派其子曹泰突袭濡须城,又派部将常雕、诸葛虔、王双等人,乘油船袭击中洲(朱桓部众妻儿所在之地);自己亲率一万人留在橐皋,作为后援。副将蒋济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吴军占据西岸,将战船列于上游,如果分兵进攻位于下游的沙州岛,无异于自取败亡。”曹仁不听蒋济的良言,自恃兵多,坚持分兵进攻中洲。吴将朱桓亲自抵御曹泰,派将军严圭抵御常雕等人。黄初四年(年)三月,朱桓大破曹泰,此时已乘油船深入吴军身后的常雕等人进退两难。朱桓回身反扑,与严圭、骆统等将共破常雕等人,主将常雕、副将诸葛虔均被枭首、副将王双被生擒。此役,曹仁至少损兵折将1万余人,残部由东中郎将蒋济代领。回到洛阳不久,曹仁便逝世了,时年五十六岁,被朝廷追谥为忠侯。其长子曹泰承袭爵位,官至镇东将军;另二子曹楷、曹范均因父功封列侯。作为曹魏集团创业期的心腹铁杆大将,曹仁很早就追随曹操南征北战了。在曹操第一代亲族嫡系将领中,夏侯惇长于政略、曹仁则更擅勇武,是整个三国中被评价为“勇过贲育”的三个人物之一。后来夏侯惇常常留守后方,曹仁则外放边镇统帅一方,在诸将中的地位仅次于夏侯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