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座城市的名字中可以看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当然现在不少城市都有过“改名”的经历,一些地方出于旅游或合并的考量把过去使用的名字都进行了更改,比如黄山市本就不叫黄山市,它过去叫徽州,一个饱含历史和地方特点的名字。
当然黄山市改名客观看确实做的很成功,黄山也从寥寥游客变成了现在国内的旅游热地。而今天要说的这个改名城市也是集合了历史和文化的源地,它就是襄阳。
襄阳经历了改名又修改回来的经历,在新中国成立后襄阳樊城合二为一,于是这里就有了新的名字襄樊市,两座历史古城因为改名知名度急剧下降,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城市。
襄阳地处襄水之阳,汉水贯穿形成了南北襄阳、樊城两座城市,作为汉中城市襄阳在历史和小说中经常出现。汉水的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沿着汉水后人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的先民活动用的生活用品。而时间来到战国,襄阳。
樊城等地也成了各国征伐攻略的重地,这座城市在三国中发生了无数大事件,而在金庸笔下,襄阳也是中华腹地的重要城市,其中发生的英豪故事伴随着经典的作品得到流传。
这样一座具有厚重历史记忆的城市但凡被人提及都会抱有尊敬,但是自从改名之后襄樊就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尴尬,历史的文化传承似乎也就此中断。
改革开放后襄樊市政府对外招商试图发展当地的经济,但是因为襄樊的知名度不高,甚至被人误听成“湘潭”,一个是湖南城市一个是湖北城市,这样的遭遇让当地人都感到很尴尬。
其实无论说是襄阳还是樊城,但凡提及国人都知道,但是襄樊这个名字沿用的时间确实太短,加上改名后也没有什么大动作,于是在外人眼中就成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经历了几次类似时间后当地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名字有必要恢复了。
在襄阳和樊城合并之初,一个城市采用一个字其实是处于对两城的尊重,如果继续沿用襄阳,那么很显然樊城区域的人会有不满,为了照顾樊城群众的情绪才选择了这么一个折中的方式。
当然后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想法很好,但是效果却很差,经历了一番努力后襄樊于年正式更名为襄阳,虽然结果轻描淡写,但是其实当地政府为此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据悉当时襄樊的居民人口接近万,居民身份证、标识标牌、政府公文等都需要更换,此外在交通、行政上的变动需要做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的更改,林林总总的花费需要上亿元。虽然代价不小,但是总体而言这次更正原名还是很成功的,这座历史名城重新继承了历史的荣光,在文化旅游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另外在招商引资方面也有所收获,再也不会有人误以为这里是“湘潭”了。
在中国魅力城市的评选中,金庸先生还特地为襄阳写下了评语: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依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
正如金庸先生所评,襄阳承载的人文由古至今。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遗忘,即便是从保护文化的角度出发,这座城的名字也不应该遭到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