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务院确定襄阳为“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这不仅是襄阳当代可查的第一个中区型跨省域中心城市定位,更是中西部地区首个获得国家认可的中区型跨省域“年轻”中心城市。中区,广义上是指仅小于大区的跨省区域,鄂豫陕渝毗邻区面积30万平方公里,超过数省面积总和,是完完全全的中区体量,由于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是以地名命名的中型区域,所对应的大区板块则是地理划分区域,占华中地区总面积二分之一以上。
襄阳,曾用名—襄樊,历经“设市、县管、地属、省辖”等重要发展阶段,于年正式成为地级市。襄阳之所以能够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最根本的原因是工业相对健全、交通相对发达、经济相对富裕、农业相对领先、科教相对高超等原因。那时候的襄阳,实力相当现在的二线城市,在许多省会及以上城市之上。
也有个问题值得探索,襄阳本土与河南接壤、是为鄂豫,依托“旧土”与陕西接壤、是为鄂豫陕。那么,襄阳为何能够“沾渝”呢?研究得知,襄阳原管辖神农架,而神农架与重庆接壤,组成地理上鄂豫陕渝毗邻区。
另外,年,东起襄阳、西到重庆的襄渝铁路贯通,当时的重庆已经是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而路线命名依然以襄在前。回到现代,以福银高铁陕西至湖北段为例,陕方称“西武高铁”,鄂方则称“武西高铁”。对比发现,此足以说明襄阳在全国格局中的战略高度。
此外,年7月25日,国家建设部认定襄阳为大城市,跻身全国42座大城市行列,是鄂豫川陕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内唯一的大城市,这一年还获得国务院的进一步支持,明确襄阳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重庆建为直辖市。
结合文献来看,重庆作为原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襄阳的辐射影响范围到达重庆边缘地带,这表明襄阳同是全国强市。分析认为,襄阳对西南地区的辐射主要在于相近相交,那时候出入西南的主通道咽喉位于襄阳,能够在襄阳转道上焦柳、汉丹铁路通达南北各地,对重庆人民产生吸引力,大量西南人士在襄阳“集群”,久而久之构成了重庆“飞地”之模概,形成了对重庆名义上的“辐射”。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成千上万的“川音”人士出现在襄阳市区,街头巷尾售卖着大量重庆食品——麻辣酱。至今,襄阳市仍有不少重庆迁居而来的市民。为巩固并提升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综合影响力,本地区现已建成武西高铁武襄十段、郑万高铁襄阳以北段,在建西武高铁西十段、郑万高铁襄渝段。未来,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实现全域通高铁,其中,襄阳至重庆方向铁路达到三条,襄阳至陕西铁路达到四条,襄阳至河南方向铁路达到五条。
据重庆消息,本市已启动达开巫襄铁路建设,途经达州、开州、巫溪、襄阳。这条铁路即襄阳至重庆第三条铁路,也是襄阳至四川的首条高铁,建成后将大幅提升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整体竞争力,助推区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