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传奇兄弟的忠烈侠义
堪比郭靖黄蓉!
文
立道
提起宋蒙襄阳大战,武侠迷们可谓耳熟能详。
在金庸先生武侠巨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中,就描写了三次“襄阳大战”。
第一次,成吉思汗率兵犯宋,在兵临襄阳城下,郭靖黄蓉深夜潜入蒙古大营欲行刺成吉思汗,恰逢成吉思汗病重驾崩,蒙古军队撤军。
第二次,蒙古大汗蒙哥御驾亲征,数十万大军包围襄阳。第二次襄阳大战精彩绝伦,蒙古国师金轮法王绑架了郭靖二女儿郭襄,以其生命威胁郭靖投降,最后,在一众英雄豪杰的奋力拼杀下,蒙古被打败。尤其蒙古大汗蒙哥被神雕大侠杨过击毙,端的是大快人心。
第三次,只在文中转述,说是忽必烈倾国而来,襄阳大战郭靖黄蓉夫妇及儿子郭破虏战死沙场,襄阳城破。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宋元襄阳大战情况如何,又有哪些战场传奇呢?
(01)
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当政,对内欺君误国,对外屈辱求和。蒙古皇帝忽必烈有意吞并天下,一改以西路四川为主战场的传统战术,决意自中路襄阳突破。襄阳之战是南宋与蒙古之间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重要战争。
蒙哥死后,忽必烈从鄂州匆匆北归夺了汗位。也就是这一时期,灭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阳,实现了由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转变。
南宋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
为什么蒙元忽然改变作战策略?原来,这是一个汉奸向忽必烈提的建议!
咸淳三年(年)十一月,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进入了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襄阳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经过多场惊心动魄、艰苦惨烈的战斗,历时6年,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年)吕文焕力竭降元,战役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
(02)
在这场惨烈的攻防大战中,并无郭靖、黄蓉等武林大侠、射雕英雄。然而,有一对平民兄弟慷慨赴战,演绎了一段惊天动地的铁血传奇,其忠烈侠义,不输于金庸笔下的郭靖黄蓉。
《宋史》列传的“忠义”人物,记载了张顺、张贵兄弟的故事。
公元年,襄阳城已被元军围困了整整5年。
此时的襄阳和樊城,已经被元军围的水泄不通。两城外围是一个环状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元军重兵驻扎;再往外,纵深数十里,是元军一个又一个要塞,连珠扎寨,星罗棋布,断绝了襄阳跟外界的一切联系。
平民张顺、张贵兄弟,在这时率领敢死队前来增援襄阳城。
对十万,力量悬殊,而且他们都不是正规军,而是民间义师,说白了就是民兵。所以,这次突击,张氏兄弟抱定了必死之心,突击队也是慷慨激昂,誓死追随。他们从元军防守比较薄弱的水路展开突袭。
他们把三艘船三艘船并排联结,每船30名战士,配备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当中一船装载盐一袋、布二百匹,还有其他城内紧缺物资,而将左右两船中间船舱的船底去掉,舱面掩盖草席。
船队呼啸而下,旋即与元军水军相遇,展开激战,且战且进,拼死向前。船队越靠近襄阳,元军船队越密集,离城不远处,元军战船已布满江面,并用铁索联成一排,封锁江口,无隙可入。三千勇士呐喊冲杀,一边抵抗围拢上来的元军水师,一边用巨斧砍断横贯江面的铁索,一连砍断几百道。元军舰队靠近,士兵纷纷跳上宋船,却纷纷双脚踏空,掉入水中,稀里糊涂就给淹死了。
宋军船队势如破竹,向死而生,元军虽然凶悍,却也不敢硬撼,纷纷避其锋芒。当晨曦初露时,这支船队成功抵达襄阳城下。
《宋史》记载,这一夜,他们转战一百二十里!
(03)
但是,援军到达襄阳的时候却发现张顺不见了。
数日之后,有一具遗体浮浪溯流而上,直抵襄阳城下的浮桥边,《宋史》上这么写道:“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这是张顺的遗体。守军见到,惊以为神,将张顺殓葬江边,并立庙祭祀。
张贵进了襄阳城,受到英雄礼遇。守将吕文焕竭力留他共同守城。但张贵却另有打算:想再杀出一条血路,与驻郢州的宋将范文虎联络,约定南北夹击元军,打通进出襄阳的通道。
张贵找了两个高手,能够潜伏水下数日不食,让他俩执蜡书泅水潜出赴郢州求援。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元军严密封锁水道,用大木桩在江中打下“撒星桩”,号称“虽鱼鳖不得渡”。但是这两个高手居然成功泅水潜出,在途中遇到锁江木桩,就一一锯断。出去了,过几天又从水路潜回了襄阳,并带来了范文虎的蜡书:范部发兵五千人,与张贵一起在龙尾洲夹击元军。
按照事先约定的日期,张贵带着勇士们整装待发,意外却发生了:他的一名帐前亲随不见了,此人数天前因为犯了过错被鞭打处分,一怒之下,投了元军。
关键时刻,总是叛徒坏事!每到民族国家危亡时刻,这汉奸恁的多!
张贵不得不改变计划,由偷袭改为明攻,乘着夜色,他们又一次砍断元军锁江铁索,勇往直前,直奔约定地点——龙尾洲。然而,事先得知消息的元军布下重重包围,勇士们拼死杀出,仍然有不少元军想跳舷夺船,结果又双脚踏空,没入冰凉水中。
龙尾洲在望,但见战船林立,军旗飘扬,张贵军大喜,发出信号示意,那些船见到信号,疾驰过来,但,它们却是元军水师。原来得知宋军计划的元军已抢先占据了龙尾洲。经过一夜血战的宋军,已经精疲力尽,不料此刻又遭元军突袭,纷纷倒下,张贵也身中数十枪,力竭被俘。他宁死不屈,被元军杀害。
元军主帅刘整命令四名宋军降卒将张贵的尸体运到襄阳城下。守军见到张贵尸体,纷纷跪倒痛哭,他们知道,外援的路已经彻底堵死。
吕文焕把四名降卒全部杀掉,将张贵合葬于张顺之墓,立双庙祭祀。
(04)
宋史专家顾宏义先生在评述宋蒙(元)战争的《天平》一书中这么写道:“二张援襄虽然最终全军覆没,但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军事行动,大大延缓了元军对襄樊二城发动的总攻。然而,二张所部壮士英勇殉国,对襄樊守军及外围准备增援的宋军士气打击也极大。二张之后,再也无宋军冲破重围进入襄樊城中,而襄、樊两城于二张死后未满半年,便先后失守。二张援襄壮举的意义及其败亡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史书上没有过多交待张氏兄弟的背景,只是说他们是襄阳西北均、房两州人,属于山区,历史上就以民风强悍著称,因屡遭元军杀掠,纷纷结寨聚兵,保卫家园,张顺张贵因为作战勇猛,“智勇素为诸军所服”,因而成为头领。
虽然张顺、张贵兄弟的英勇驰援以失败告终,但却以其忠烈气概,书写了千古侠义传奇,当得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称谓。
立道是新媒体人,是我们第六季大学堂的非常优秀的学员。
从他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一位媒体人的老道的文笔写法,从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一个侧写,既写出了人民英雄的气概,也道出了当时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历史的长流中,不乏这样的英雄传奇,但每一次出现,都在时刻提醒我们原来事情还可以这么干。
我们不仅要歌颂这样的英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努力成为英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智慧,不仅有勇还得有谋。有勇有谋方能拓宽自己的生存面,以至拓宽我们的社会以及民族的生存面。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