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记 州会馆见证 帮商人的足迹

中科医院曝光 http://www.txbyjgh.com/axhd/m/1350.html

通讯员陈正娥记者姜雪瑶

  7月12日早晨8点,樊城区永安桥社区小卖部老板朱素琴打开店门,开始一天的忙碌。朱素琴的店铺位于交通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处,马路正对面,就是正在重修的 州会馆。

  朱素琴站在店门前,放眼望去,会馆墙壁上的挑檐已刷得雪白,一台大吊车正在吊起一根根木桩,架构在地面钢筋框架上。会馆右侧临墙处,一座两层戏楼已基本搭建完工,雕刻师傅正忙着在戏楼梁坊雕刻“二龙戏珠”图案。

  今年66岁的张荣胜是交通路的老居民,他站在自家二层楼上, 州会馆风貌尽收眼底。“以前会馆被周围民房挡住,要不是这次襄樊大道建设,好多路过这里的人压根不知道它的存在。”张荣胜说,年,周围房子拆迁后,看到突然“冒”出来的会馆,很多人感到非常新鲜,忍不住走进去看看。

  据史料记载, 州会馆始建于清朝鼎盛时期,重建于清同治八年(年),现存建筑为一组三进四合院。年, 州会馆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市文物管理处曾对 州会馆正殿进行过保护性修缮。

  谈起 州会馆,已经在交通路居住近80年的老居民李金凤老人,感触颇深。在她的记忆中,儿时的 州会馆两旁都是瓦房。她曾听父辈讲起, 州会馆是 帮商人在襄樊修建的, 帮商人特别会做生意,卖的大多数是布匹、棉花,像经营绸缎布匹的 阮祥泰就属于 帮。

  那么, 帮商人为什么要建立会馆呢?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群成员施锦华说,在外经商的湖北 州人,统称为 州帮,简称 帮。为了团结同乡,互帮互助,更好地开展商业经济活动,他们在全国各地建有 州会馆,“尤其在汉水流域的县城、市镇更是广泛分布。”

  施锦华说, 州会馆是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处本省人修建的会馆。它的建筑结构一律为硬山式砖木石结构, 进有铁叶大门,中间为通道,两边为厢房,上层原有戏楼。第二进为正殿,四柱三间。第三进是后殿,其结构与正殿相同。“ 帮商人经营门类众多,有棉花、纱布、木耳、粮油等。他们的足迹遍及上海、武汉、襄阳、重庆等地,走过了汉水流域千里航线的古镇, 州帮的大小商铺更是遍布樊城。”施锦华说, 州会馆正是数百年前 帮商人在襄阳经商的历史见证。

  而在此次襄樊大道的改造中, 州会馆的古建筑构架将会进行重点修复,通过特色地面浮雕、独特的地面装饰纹样,显露其厚重的历史空间感。

  对此,施锦华建议可以把 州会馆开辟成“汉水航运博物馆”,通过陈列老照片的方式,展现出古会馆独有的文化风韵以及旧时樊城经济繁荣的景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