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荆州市及时止损,襄樊改为襄阳壮士断腕

改名荆州市及时止损,襄樊改为襄阳壮士断腕。

湖北省荆州市和襄阳市的地名变动在历史上时有发生,相比之下,像邯郸这样两千多年未改名的地方实属罕见。鹄书认为,地名的改动是一把双刃剑。

例如,云南省中甸县改为香格里拉县,湖南省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都是改名的佳例,既提升了地名的知名度,又体现了地方特色。

但是,也有一些改名的案例并不成功,如湖北省沙市市与荆州地区合并时,改名为荆沙市,就曾引发了不少争议。因此,地名的改变需要非常谨慎。

年,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合并为荆沙市,虽然这个组合地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参与者的历史文化,但是其局限性在于融合的程度有限,也可能是因为参与者在需要改名时无法协调而产生的“妥协之举”。

荆州和沙市的合并就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荆州的名字源自古九州之一,而沙市则是起源于唐代的商业市集。虽然荆州的名字更古老,但沙市的实力不容忽视。

两者都是地级行政区,因此选择荆沙市作为合并后的名字,既有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有现实的考量。然而,这个名字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甚至被人诟病。

最终,荆沙市在年改为了荆州市。这个改名的过程虽然短暂,但却说明了地名改动需要更加谨慎和审慎。

很多人认为,习惯成自然,比如荆沙市如果一直保持这个名字,那么人们可能就会习惯。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绝对。

在湖北省,也有类似的例子。年12月,襄樊市改名为襄阳市,同时将原来的襄阳县改为襄州区。尽管这个改变距离襄樊之名的形成已经过去了60年,但这个改变保留了襄阳和樊城的历史底蕴,避免了只有一个地名的消失。

这与荆州和沙市合并为荆沙相似,都是为了融合两地的历史底蕴,保留两个地名。

襄阳,得名于西汉初设置的襄阳县,因其县治位于襄水(襄阳城南岘山北麓的十里小河)之阳而得名。关于襄水的名称,有多种说法,如檀溪水被认为是襄水,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也有一些人称疏水上流为襄水。

历史上,除了王莽时期曾将襄阳改为相阳之外,襄阳县在其他各代都有延续,并在当地及附近地区设有襄阳郡、襄阳路、襄阳府、襄阳地区等建制。

相较于襄阳县,樊城的历史更为悠久。周宣王元年(前年),樊地被封给了要臣仲山甫,他在樊地开始建城,这座城市因此得名为樊城。

樊城的地名源于殷商时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樊城和襄阳是有着超过两千年历史的古地名,虽然樊城的底蕴更深厚,但其组成的“襄樊”之名并非无根之水。而“襄樊”为何又改回“襄阳”呢?

鹄书认为,除了历史传承的因素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襄阳”比“襄樊”更具知名度。襄阳的知名度主要得益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历史上,襄阳一直是经济和军事的重要枢纽,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和铁打的襄阳。此外,南宋诗人汪元量的诗句“吕将军在守襄阳,十载襄阳铁脊梁”更是描绘了襄阳在宋元之际的辉煌。

金庸先生的作品《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也曾以襄阳为背景,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在年,襄阳地区和襄樊市合并为以市管县的襄樊市,此后一段时间,两者并存,也可以说是襄阳和襄樊有着不同的区划身份。

而到了年,襄阳县从樊城迁驻张湾镇(今址),从而奠定了襄阳市襄州区、樊城区、襄城区三大主体的格局。

在经历了60年的演变后,襄阳市再次恢复了它历史上的名字——襄阳。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名的轮回,更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决心。

相较于荆沙改为荆州,襄樊改为襄阳则更显得果断和决绝。毕竟,经过了60年的发展,襄樊这个名字已经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价值。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好马不吃回头草”的道理,有时候,改变也是必要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次改名并不彻底,比如襄樊学院并未更名为襄阳学院,虽然之后改为了湖北文理学院,但相比可能改为襄阳大学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损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